在民国众多军阀当中,最与传统旧军阀风格迥异的,非直系莫属。直系、皖系和奉系作为北洋政府分裂后的三大派系,它们之间不仅在理念上有所不同,连军阀的构成与组织结构也大相径庭。
奉系是典型的地域性军阀,皖系则可以说是段祺瑞的个人派,而直系则介于两者之间,具有一种广泛的地方性特征,因此被称为“泛地域派”。正因如此,直系军阀并不像奉系或皖系那样,依赖某一地或某一人而兴衰。它们在领导层上较为灵活,能确保即便某一成员失势,整体势力也能维持稳定。但在那个高度重视“乡党”情感与“忠孝”精神的年代,这种架构同样容易引发内部分裂与派系斗争。
今天,我们便来细聊一下这个颇为独特的直系军阀。直系的名字来源于其主要成员多来自直隶地区,今天的河北省及北京、天津一带。与奉系、晋系、川系等其他军阀派系不同的是,直系在任用人才时较少局限于地理背景。例如,直系核心人物如吴佩孚、孙传芳、王占元,甚至后来从皖系转投的靳云鹏,皆是山东人。这种相对较高比例的“外地人”在直系内部,是其他地区军阀派系少见的现象。
展开剩余84%与皖系的个人色彩浓烈不同,直系的结构更为松散,个人对派系的影响力并不像段祺瑞对皖系的作用那样深远。冯国璋去世后,虽然直系面临动荡,但由于吴佩孚和孙传芳等人有着较强的个人影响力,直系并未像皖系那样随段祺瑞的垮台而瓦解。正如李云龙所言,“部队的气质来自于部队首任长官的性格”,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直系军阀。而冯国璋作为直系的开创者,恰恰为这一派系定下了独特的基调。
冯国璋出生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,虽然家境一度富裕,但因家庭衰落,他未能继续学业,随后通过亲戚介绍进入了天津的淮军。很多人可能会问,淮军不是安徽人的吗?确实,大部分淮军成员都是安徽籍,但自李鸿章在1870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后,淮军也开始吸纳大量直隶籍的士兵。冯国璋和当时的名将聂士成关系密切,他加入的是聂士成领导的部队,这支部队的成员中有很多直隶人。吴佩孚也曾是这支部队的成员之一,这为日后直系的形成打下了最初的基础。
冯国璋的军旅生涯,正是在淮军这个大环境下完成的。他在淮军的成长经历了多次转折,尤其是他在天津武备学堂的学习经历,这对他后来的用人和管理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冯国璋与段祺瑞同期在武备学堂学习,尽管两人的专业不同,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日后合作与竞争埋下了伏笔。冯国璋还曾在1885年短暂回乡考取了秀才,这表明他虽然投身军队,但依然保有对学问的热爱。
在完成学业后,冯国璋回到了聂士成的部队,随军前往朝鲜作战。李鸿章创办天津武备学堂的初衷是为了培养淮军的军官,但并不是所有淮军部队都能吸纳这些学员,除了袁世凯的新军,只有聂士成的武毅军能够为这些毕业生提供职位。聂士成去世后,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便转归袁世凯,冯国璋也未能例外。
袁世凯对冯国璋非常赏识,曾多次将他委派执行重要任务,其中就包括负责创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——北洋速成武备学堂。冯国璋在这两所学堂的工作经历,不仅为直系的创建积累了大量的支持力量,也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用人风格。由于这两所学校都位于直隶地区,学员中多为直隶人,因此直系的核心力量自然而然地也由直隶人构成。
1912年辛亥革命后,冯国璋成为了直隶的都督,作为地地道道的直隶人,他的幕僚团队自然也多以直隶人为主。尽管如此,冯国璋并未过度偏袒直隶籍的官员。在一次针对冯国璋幕僚团队的弹劾中,三十六名直隶籍官员指责冯国璋的团队成员来自其他省份,尤其是贵州、安徽、广西等地。对此,冯国璋严厉训斥了这些官员,展现了他对跨地域人员的宽容态度。
随着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,冯国璋负责镇压叛乱,攻占南京后,他被任命为江苏督军。此时,他开始着手拓展直系在长江地区的影响力,并为此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布局。最终,直系逐步控制了长江沿岸的多个省份,包括江苏、江西、湖北等地。在这些省份中,直隶人占据了领导地位,直系的影响力因此进一步增强。
冯国璋对外的政策,也与当时其他军阀有所不同。他与英美的关系较为紧密,尤其是与长江地区的贸易利益相关,这使得直系在外交上偏向英美而非苏联或日本。与皖系的段祺瑞不同,冯国璋对日本持怀疑态度,尤其对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深感不信任,认为他们有“反骨”倾向。因此,直系的外交立场更倾向于西方国家,而非日本。
然而,尽管直系与传统的旧军阀有很多不同之处,它依然无法逃脱“旧军阀”的命运。冯国璋去世后,他的亲信和老乡——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刘询,带领部队投靠了皖系。这支部队,作为冯国璋的私军,几乎完全由冯家人和河间老乡组成。即使冯国璋去世后,这支部队依然不受陆军部的控制,而只听命于冯家。
在直皖战争的关键时刻,冯国璋的“私人部队”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。这支部队的倒戈,实际上影响了战争的走势。战争初期,皖军内部有不少军官来自山东,他们不愿与直系军官发生冲突,这导致了皖军的士气低落,从而影响了战争的结果。最终,直系凭借着对乡党的情感,击败了皖军,打响了军阀混战的第一枪。
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示了直系军阀在战场上的决策与布局,也揭示了它们在复杂的政治与军事环境中的生存之道。直系军阀从直皖战争到北伐战争,几乎全程参与,展现了其强大的政治与军事能力。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直系最终的衰败与灭亡呢?这一问题,我们将在下一期继续探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国督配资,免息配资平台,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