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真的,有时候觉得咱们球迷挺可怜的。自家孩子踢得怎么样,还得靠个外人,还是韩国队的队长,来给我们划重点。这事儿就挺魔幻的。
孙兴慜没聊什么高深的战术,也没夸什么花哨的技术,他就盯着一件事说:跑。一个劲儿地跑,玩命地跑。这词儿听着多简单啊,可从他嘴里说出来,再看看场上那个叫拜合拉木的小伙子,味道全变了。现代足球的数据分析早就把前锋的跑动量化了,英超前锋一场比赛的高强度冲刺没个几十次,根本没法混。但数据是冰冷的,孙兴慜看到的是数据背后的东西,那股子劲儿。
那场对澳大利亚的比赛,我印象很深。对面那帮球员,一个个都跟小牛犊子似的,身体对抗强度明显高一截。拜合拉木那个单刀球没进,很多人都觉得可惜。可孙兴慜看重的,是那个单刀球是怎么来的。是硬生生从人高马大的后卫堆里,用身体和不知疲倦的跑动挤出来的机会。
这种感觉,就像你在沙漠里走了三天,突然看到一瓶水,你还会在乎这水是冰的还是温的吗?
技术是可以练的,传球、停球、射门,天天泡在训练场里,总能磨出来。可那种比赛气质,那种愿意把自己当成消耗品去冲击对方防线的意愿,真不是每个球员都有的。我一个做青训的朋友就说过,现在的小孩什么都好,就是太“乖”了,踢球太斯文,不敢做动作,更怕承担责任。拜合拉木身上,恰恰有那么点野路子的味道。
孙兴慜自己就是这么一路拼出来的,他爹孙雄正当年是怎么练他的,那故事听着都让人腿肚子发软。所以他看球员,眼光毒得很。他能透过那些还显粗糙的技术,看到一个年轻球员最值钱的内核。他不是在客套,他是在说一种他自己最信奉的足球哲学:态度决定一切。他夸拜合拉木,其实就像一个老手艺人看到了一块好木头,虽然雕工还不行,但木质本身够硬,是能成材的料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提了一句,一个队里要是有三五个这样的球员,整个球队就不一样了。这话一下子就把问题给捅破了。我们现在是出了一个拜合拉木,然后呢?他一个人在前场疯跑,身后有没有人能把球舒服地传到他脚下?他拼了命抢下来的球权,队友能不能跟上形成二次进攻?
所以说,孙兴慜这一番话,夸是夸了,但也像一记耳光,打得人脸生疼。人家把最基本的标准划在那儿了:先学会像个战士一样去跑,再去谈别的。搞了这么多年职业化,我们好像才刚找着起跑线在哪。这事儿,你说好笑不好笑。
国督配资,免息配资平台,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