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凌晨,如果你抬头望向天空,或许已经目睹了一幅震撼画面——一轮古铜红色的月亮静静悬挂在夜幕中。这并非科幻电影的场景,而是全国范围内可见的“血月”奇观:一次令人惊叹的月全食天象。
北京时间2025年9月8日凌晨,一场精彩的天文现象——月全食在全国多地上演。这次月全食发生时,月亮逐渐变暗,并呈现出橙红色的外观,也就是大家常说的“红月亮”或“血月”。
此次月全食是自2022年11月8日后,中国境内再度可见的月全食,也是今年唯一一次全程肉眼可见的月全食。
01 一场持续五小时的天幕大戏
本次月全食全过程持续5个多小时,涵盖了从半影食始至半影食终的七个完整阶段。
9月7日23:28,半影食始。月亮开始进入地球半影区,月食开始,但此时肉眼难以察觉。
9月8日00:27,初亏。这时,月亮被地球的影子“咬”出第一个缺口,正式进入“月偏食”阶段。
9月8日01:30-02:53,月全食进入了食既食甚生光的最核心阶段。此时,月球整个进入地球本影,呈现为暗红色,俗称“血月”。
9月8日02:12,食甚。这是“血月”最圆、最红的巅峰时刻。
9月8日03:56,复圆。月亮完全离开地球本影区,恢复“玉盘”本色。
9月8日04:55,半影食终。月亮离开地球半影区,月全食彻底结束。
其中,最精彩的全食阶段(即“血月”阶段)持续了约1小时22分钟,为观测者提供了充足的欣赏时间。
02 为什么月亮会变成红色?
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,月食是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现象。
相传,在古代月食发生时,一些地区的人们会通过敲击锅碗瓢盆、燃放鞭炮来驱逐。而在一些历史文献中,它们往往将血月与动荡联系在一起。如《南齐书》记载“月为血光,兵起”后,大司马王敬则果然举兵叛乱。
明崇祯1644年三月十八,崇祯皇帝自缢前夜空“月赤如血”。这种历史记忆的叠加,让血月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符号,使得月全食具有独特的意义。
但现代科学已经能够精确计算天文现象的周期,血月也不再是不祥之兆,而是宇宙规律的精准与壮美的体现。
实际上,它的红色并非来自月亮本身,而是地球大气层折射阳光的结果。
当太阳、地球和月亮排成一条直线时,地球会挡住太阳照向月亮的光。但地球的大气层会把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、紫光散射掉,而允许红光穿透并折射到月球表面。
这其实与我们熟悉的朝霞、晚霞呈红色的原理完全相同——都是大气散射制造的视觉效果。
本次月全食在我国境内除小部地区外,其他地区均可见全过程。许多天文爱好者冒着夜深,寻找开阔地带观测并拍摄这一奇观。
月食的观测并不需要特殊的观测仪器,肉眼目视就能看见月全食景象,但用望远镜放大观测效果会更佳。
03 未来,我们还能看到哪些“月食”?
上一次我国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是在2022年11月8日。
而下一次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则要等到2028年12月31日至2029年1月1日,这将是一次罕见的“跨年月全食”。
此外,2026年3月4日晚上,我国部分地区还能观测到月偏食,也就是“月出带食”现象,值得期待。
有趣的是,本次月全食恰逢白露节气(9月7日)与中元节(农历七月十五),这种天文与历法的巧合,可谓千载难逢。
而下一次能够在国内看到全程月全食,要等到2028年底的那个跨年夜,让我们一起期待那时的新年“血月”。 #金旅计划#
国督配资,免息配资平台,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